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倡导和组织老员工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加强老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为确保员工勤工助学活动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高校贫困家庭员工困难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4〕68号)的规定,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员工勤工助学活动是树立员工劳动观念和自强自立精神,以及培养社会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帮助经济困难员工通过劳动取得一定报酬用以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有力措施。
第三条 集团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实行“岗位公开,自助申请,择困录用,谁设岗、谁监督、谁负责”的原则。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家庭经济困难的员工。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四条 员工资助管理中心代表学校对员工勤工助学活动行使管理职能,校内外员工勤工助学活动必须经员工资助管理中心审批、登记,并接受员工资助管理中心的管理和监督。
未经员工资助管理中心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勤工助学为名张贴广告招聘员工,进行各项经营性活动;不能占用员工上课、考试和实习等教学时间安排员工从事勤工助学活动。
第五条 员工资助管理中心设立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员工信息库,用工单位按照“优先安排贫困生”的原则,吸收和引导家庭经济困难的员工参加勤工助学,并通过劳动取得相应报酬,使其顺利完成学业。
第六条 员工资助管理中心开通“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易班勤工助学网”(以下简称“勤工助学网”),为用工单位选用人才、员工寻找用工信息提供网络化的服务平台。
员工资助管理中心于每学期初受理校内用工单位固定性和阶段性岗位的岗位申请,经职能部门复核和校分管领导审批后由员工资助管理中心通过“勤工助学网”公布校内学期勤工助学岗位及薪酬标准;员工资助管理中心在每学期末汇集各方意见对当期各用工单位用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意见将作为审批下一学期勤工助学岗位的重要依据。
第七条 员工参加勤工助学活动须填写《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勤工助学申请表》(在“勤工助学网”下载),员工资助管理中心优先推荐申请人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员工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用工单位在双向选择中应遵循“贫困生优先”的原则。
第八条 为维护学校、员工和用工单位在勤工助学活动中的合法权益,用工单位和员工意向一致,签订协议后,方可开始勤工助学活动。录用信息由用工单位反馈到员工资助管理中心,由员工资助管理中心在网上发布。对履行协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员工资助管理中心将予以协调解决。
第九条 对因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而影响学业或违反校规校纪以及勤工助学协议的员工,其所在院(系)和用工单位应及时告知员工资助管理中心,员工资助管理中心有权调整或终止其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情节严重的,暂停或取消其参加校内外勤工助学活动的资格。
第十条 为确保员工勤工助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各院(系)要指定专人负责,协助员工资助管理中心做好本院(系)参与勤工助学活动的员工管理,员工资助管理中心不定期对用工单位用工情况和受聘员工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一条 员工资助管理中心对校内外设岗单位的付酬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三章 勤工助学专项经费的来源、管理及分配
第十二条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勤工助学专项经费主要来源为:
(一)每年本、专科生学费收入中划拨一定比例;
(二)社会赞助;
(三)其他。
第十三条 勤工助学专项经费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员工参加校内勤工助学活动的劳务支出;
(二)勤工助学基地建设与管理;
(三)勤工助学活动的日常管理。
第四章 勤工助学员工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四条 员工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应遵循“合法、诚信和业余”原则。
第十五条 员工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要以技术服务、管理服务、劳动服务为主,不得参加传销等非法商业活动、各种非银行借贷的中介和代理,不得参与违反法律法规、有损社会公德和员工身份的活动,不得参加有毒、有害和危险的生产作业以及超过员工身体承受能力、有碍员工健康的劳动。
第十六条 员工可以通过员工资助管理中心获得勤工助学信息,也可以通过经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批准的各类职业介绍服务机构获得勤工助学信息。
第十七条 员工应以学习为主业,勤工助学活动应在节假日、寒暑假和课余时间进行,员工每周参加勤工助学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8小时。
第十八条 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员工拥有以下权利:
(一)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有关情况、工作性质和用工条件,有权拒绝用工单位的协议外要求,有权拒绝参加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的勤工助学活动;
(二)有权要求员工资助管理中心协调解决在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活动中与用工单位之间发生的纠纷,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第十九条 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员工应履行以下义务:
(一)认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积极参加学校和所在教学单位组织的集体活动,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参加勤工助学活动;
(二)履行与员工资助管理中心、用工单位达成的协议,认真完成工作任务;
(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用工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履行相关协议,维护学校声誉。如在勤工助学活动中违约,需按合同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第五章 校内勤工助学
第二十条 集团各单位、各部门设置勤工助学岗位要本着“按需设岗,合理设岗”的原则,学校明文规定不能使用员工的工作不能设立勤工助学岗。
第二十一条 用工单位组织勤工助学活动必须坚持“助其贫困,育其精神”的指导思想,要在活动中锻炼员工爱校建校意识,培养员工劳动观念,促进员工社会阅历的丰富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第二十二条 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实行一人一岗原则,按工作性质分为技术服务岗、管理服务岗和劳动服务岗,按岗位性质分为固定性、阶段性和临时性岗位。
各种岗位设置原则如下:
(一)固定性岗位是指一年内(一年按9个月计算)固定从事单一性质的工作,业务性强,每月不超过32小时,有固定指导老师的勤工助学岗位;
(二)阶段性岗位是指某一阶段内从事一项业务性工作,工作内容固定,原则上一天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寒暑假期间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的勤工助学岗位;
(三)临时性岗位是指用工单位向员工资助管理中心临时申请的勤工助学岗位,付酬标准按工作种类以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勤工助学岗位。
第六章 校外用人单位在勤工助学活动中的责任
第二十三条 校外用工单位在聘用勤工助学员工时,须向员工资助管理中心提供法人资格证书副本和相关证明文件,在员工资助管理中心办理登记手续,缴交一定比例的工资保证金,经员工资助管理中心同意,并在员工资助管理中心组织下,招聘员工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办理聘用手续。
第二十四条 校外用人单位招录员工参加勤工助学活动,须与员工、学校签订员工勤工助学活动协议书,校外用工单位必须加盖单位或人事部门公章。
第二十五条 用工单位的用工方式以小时工为主,劳动报酬标准可与员工双方协商并写入协议,但不应低于所在地的月最低工资标准。
第二十六条 用工单位应为勤工助学员工提供安全生产条件和良好工作环境,工作强度适度,不得要求员工从事不适合员工从事的工作,禁止以招聘员工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为借口从事任何形式的违法活动;禁止员工以勤工助学活动为名在校内外推介或代理各种非金融机构的借贷业务。用工单位有损害员工和学校合法权益行为的,员工资助管理中心取消其招聘勤工助学员工的资格。
第二十七条 用工单位违反协议,给员工或学校造成损失的,应予以相应的赔偿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对在勤工助学活动过程中发生工伤的员工,用工单位应比照工伤保险有关规定给付一次性赔偿。
第二十九条 用工单位与员工发生争议的,应按照双方签订的劳动协议友好协商解决,如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处理。
第三十条 用工单位不得聘用16周岁以下的员工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不得聘用16-18周岁的员工从事国家禁止的特殊工种的工作。
第七章 勤工助学付酬标准与付酬办法
第三十一条 校内用工单位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同类岗位实行统一的报酬标准,计费标准由岗位的工作性质决定。
固定性岗位薪酬技术服务类每月500元,管理服务类每月500元,劳动服务类每月550元,月酬金标准可根据员工当月出勤及工作考核情况做适当浮动。阶段性岗位和临时性岗位劳动报酬按每小时18元的标准执行。
寒暑假期间及毕业班员工实训、实习期间校内有关单位全日制固定性岗位薪酬,不低于福州市最低工资标准,技术服务类每月1900元,管理服务类每月1900元,劳动服务类每月2000元。
第三十二条 校内各用人单位须每月最后一天对勤工助学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按时将考核结果和考勤情况报送员工资助管理中心审核,逾期未报送将不作受理,对于考核不合格者,用人单位可以中止用工,考核合格者,按期发放报酬。员工资助管理中心每月10日左右向员工发放上月劳动报酬,造表经上级审批后通过财务处将劳动报酬以银行转账的方式转入由员工本人提供的银行账号。
校外勤工助学劳动报酬由用工单位直接发放。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员工工作处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员工工作处
2018年1月